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阳明经病

足阳明经病

胃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谓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衄,口,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冲、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慓,胃中寒胀满。”

猜你喜欢

  • 张朝魁

    【介绍】:清代民间外科医生,人称为毛矮子。湖南辰溪县人。据说他于二十几岁时,从远处来的乞丐处学得治疗痈疽瘰疬及跌打损伤等外证之术,并能作腹部手术。

  • 客热

    病证名。小儿发热,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故名。元·朱丹溪《幼科全书》:“客热者,邪妨于心也;心若受邪,则热形于额,故先起于头面,次而身热,恍惚多惊,闻声则恐,良由真气虚而邪气胜也。邪气既胜,则真气与之

  • 百骸

    骸,骨骼。百骸,统指全身骨骼。《医门法律》卷一:“人之五官百骸,赅而存者,神之居耳。”

  • 暴郁

    指气候反常,六气郁积,使人致病。《素问遗篇·刺法论》:“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

  • 揄(yú 俞)申

    揄,旧作摇。指明确判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取诸外经者,揄申而从之。”揄,牵引;申,同伸。意谓牵引或伸展四肢来寻找外经上的穴位。

  • 鱼鳔草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过塘蛇之别名,详该条。

  • 绛囊撮要

    验方著作。清·云川道人辑。5卷。成于1744年。卷1内科,卷2外科,卷3妇科,卷4幼科,卷5通治。每卷均辑录多种民间验方及成方(不分类),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

  • 百日内嗽

    出《幼科发挥》。即百晬内嗽,详该条。

  • 病名。亦称痃气。①指腹部两侧筋脉扛起急痛的疾患。《太平圣惠方·治痃癖诸方》:“痃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之状,名曰痃气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

  • 肝中寒证

    证名。指肝受寒邪所致的病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脏中寒证》:“肝中寒之状,其人洒洒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