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少阴脉

足少阴脉

经脉名。即足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少阴脉:出内踝窭(娄)中,上贯膊(腨),入(腘),出股,入腹,循脊内□兼(廉),出肝,入胜,系舌□。其病:病足热,膊(腨)内痛,股内痛,腹街,脊内兼(廉)痛,肝痛,心痛烦心,洇(咽)□□□□舌辂□旦尚□□□数(喝)、牧()牧(昧)耆(嗜)卧,以咳。〔诸〕病此物〔者,皆灸〕足少阴〔脉〕。”

猜你喜欢

  • 紫虚道人

    【介绍】:见崔嘉彦条。

  • 魄户

    经穴名。代号BL4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及颈横动脉降支通过。主

  • 灵根

    即舌。详该条。

  • 古今医方集成

    方书名。分上、下二册。吴克潜编。本书刊于1936年。书中收集古今医方约一万余首,按照方剂笔划排列,每方介绍方名、出处、主治、功效、药物及用量、炮制、服法等项。为方剂学的工具参考书。但书中对不少方剂的用

  • 痈疽逆证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指患疮疡时病情有恶化趋势。其表现为:患处初起形如黍米,疮顶平塌,根脚散温,不热不痛,按之坚硬,舌干烦躁;肿硬紫暗,不脓不腐,疮顶软陷;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或脓水清稀,时流血

  • 胎产集要

    书名。3卷。清·黄惕斋辑,刊于1756年。本书系据《达生编》增补改编而成。分述胎前、临产和产后等多种病证。

  • 脱骨疔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脱疽。见该条。

  • 清肺丸

    《眼科纂要》卷上方。桑白皮四两,天门冬、麦门冬、黄芩、菊花、生地黄(酒洗)、当归尾各一两,茯苓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不拘时茶水送下。治胬肉攀睛。

  • 外科发挥

    书名。八卷。明·薛己撰。刊于1528年。书中主要记述了作者治疗肿疡、溃疡、发背、脑疽、肺痈、肺痿、瘰疬、咽喉、杨梅疮等31类外科疾患的验案。于每类验案前简述该病的治疗原则,后附治疗方剂,文字简明,切于

  • 白霉苔

    舌面生白衣或糜点如饭粒。多因胃中热极,津液化腐,蒸腾而上所致。一般先见于舌根部,逐渐布满舌面,病属严重。急用甘淡养胃之法救治。可见于温毒、湿温、伏暑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