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走马牙疳

走马牙疳

病证名。见《外科启玄》。简称走马疳。指患牙疳而发病迅速,势如走马者。多因胎毒、大病后、时行疫疠或疹痘余毒未清,复感外邪,积毒上攻齿龈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走马牙疳,牙床腐烂,齿牙脱落,谓之走马者,言其急也,此盖热毒蕴蓄而然。”多见于小儿,初起齿龈边缘或颊部结硬,红肿疼痛,继之腐烂,色灰白,随即变为黑色,流出紫黑血水,气味臭恶,此时因其气味臭秽,故亦有称之为臭息者。局部微痛而痒,若溃烂渐深,则见鼻及鼻翼两旁或腮和口唇周围出现青褐色,甚则唇腐腭破,齿落腮穿,鼻梁塌陷。《焦氏喉科枕秘》:“此症食炙煿醇酒肥甘,以致阳明胃经火动而生湿热,故发。牙龈作烂,顷刻腐黑沿开,其患迅速,故名走马。甚者牙龈脱落,根柯污黑,不数日,以致穿腮破唇,沿及满口,走入喉中。”治宜解毒,清热,祛腐。可选用芦荟消疳饮加减。脾虚者,兼服人参茯苓粥(人参、茯苓共为细末,同捣为末熬成粥),先以盐汤漱口,后食粥,或以绿豆煎汤常服。参牙疳条。

猜你喜欢

  • 小儿疳瘦穴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奇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要》称小儿疳痢。位于尾

  • 毕荩(jìn 尽)臣

    【介绍】:明代医生。字致吾。山东新城人。因家贫而学医。从名医刘南川学习,久而出名,曾任太医院吏目。治病根据体质强弱、地理、气候而下药,效果较好。尤其精于伤寒、痘疹。

  • 结扎疗法

    痔疾外治法。在《五十二病方》中已有结扎方法治疗痔核的记载。即:“牡痔居窍旁……絜以小绳,剖以刀。”又《外科正宗》卷三:“煮线方……凡蒂小而头面大者,宜用此线系其患根自效……。凡遇前患者,用线一根,患大

  • 玉顶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百会疽。见该条。

  • 八月霜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红管药之别名,详该条。

  • 养营承气汤

    即承气养营汤,见该条。

  • 拯济换骨丹

    《医垒元戎》方。槐角子、人参、桑白皮、苍术、白芷、何首乌、蔓荆子、威灵仙、防风各二两,五味子、苦参、香附、川芎各一两,麝香、冰片各二钱。为细末,另用麻黄(去根节)十斤,水煎去滓,熬膏和丸,每两作十丸,

  • 消心

    病名。即上消。《证治要诀·三消》:“上消消心,心火炎上,大渴而小便多。”“消心之病,往往因欲饮食过多,及食啖辛热,饮引既多,小便亦多。当抑心火使之下降,自然不渴,宜半夏泻心汤。”参见上消条。

  • 乌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乌痧,满身胀痛,面目黧黑。身有黑斑,毒在脏腑,气滞血凝,以致疼痛难忍。”宜阿魏丸等方。《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乌痧》:“此症有二,俱系预先感冒风邪,未经发泄,又因

  • 手托法

    正骨手法。《伤科汇纂》卷五:“夫颌颏脱下,令患人坐定,用手揉脸百十遍,将患人口张开,医者以两手托住下颏,用左右大指,入患人口内,将大牙揿住,用力往下一揿,复往里送上,即入臼矣。随用绢带兜颏于顶上,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