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瘀

血瘀

血液瘀滞的各种病证。详瘀血条。

猜你喜欢

  • 督脉络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督脉之别。《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脊柱强直;虚则头重难支,头动摇则腰脊不适。

  • 脾痟

    病名。又作脾消。《世医得效方》卷六:“脾痛之证,饮食入腹,如汤浇雪,随小便而出,落于溷僻沟渠中,皆旋结如白脂,肌肤日益消瘦,……精神恍惚,口舌焦干,或阳强兴盛,不交而泄。”可用姜粉散、附子猪肚丸等方。

  • 降气

    理气法之一。又称下气。是治疗气上逆的方法。适用于喘咳、呃逆等症。常用药物如苏子、旋覆花、半夏、丁香、代赭石等。降逆下气亦属于本法范围。

  • 刺疟篇

    《素问》篇名。本篇专论以针刺治疟,故名。内容包括六经疟、五脏疟、胃疟等十二种疟疾的症状和刺法,并说明在针刺前,应注意明确诊断和辨证,针刺应按经取穴,并应在未发作前施治,指出对正气虚弱的病人,则宜药不宜

  • 紫花疔草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 经行面部痤疮

    病证名。亦名经前痤疮。指每逢经前面部出现一粒粒突起的小丘疹(粉刺),无色或淡红色,时有痒痛,面部皮肤粗糙的病证。多因肝脾湿热,肝郁化火,或肺热所致。若因喜甜食辛辣,滋腻之品,以致肝热脾湿、上蕴面部,症

  • 内伤休息痢

    病证名。休息痢类型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由劳心过度,饮食伤损,脾肾相传所致。详休息痢条。

  • 养真丹

    《医学入门》卷六方。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药、羌活、天麻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木瓜、菟丝子浸酒送下。治肝虚为四气所袭,手足顽麻,脚膝无力,及瘫痪痰涎,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头目昏

  • 引痰法

    ①神奇外治法之一。用生白矾一两研末,用醋溶化,入面粉取其胶粘,和作小饼,贴两足心,纱布包之一宿,治小儿痰嗽,上气喘急,喉中有拽锯之声音。②小儿推拿方法。《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痰嗽,上气喘急,有升无

  • 翻胃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四。①即反胃,亦称胃反。详反胃、胃反条。②指大便溏利,每食必吐之膈症。《医宗己任篇·膈症》:“有一种大便甚利且溏,每食必吐,是名翻胃。王太仆云:食入反出,是无火也,八味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