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汗

血汗

证名。见《奇效良方·诸血门》。又名红汗汗血肌衄。指汗出色淡红如血。多由火热炽盛,迫血外溢所致。《血证论·汗血》:“则知阳乘阴而外泄者,发为皮肤血汗矣。”《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有血汗者,汗出污衣,甚如苏木水湔染,即《内经》之症,则由胆经受热,血遂妄行,又与手少阴气并,故成此症。”《惠直堂经验方》卷四:“血汗,出汗红色也,血自毛孔中出,即肌衄,又名脉溢,乃虚弱极有火之症也。”治以清热泻火为主,辨别心火肝火胃火肺热胆热的不同,选用凉血地黄汤当归芦荟丸竹叶石膏汤人参清肺汤、定命散等方。如因气虚血少者,用当归补血汤加味。产后血汗,宜猬皮散。亦有因大喜伤心,血随气行者,用黄芪建中汤兼用小麦麦门冬,金银器煎汤调下妙香散。参见红汗、汗血、肌衄条。

猜你喜欢

  • 小牛黄丸

    《审视瑶函》卷四方。牛黄、珍珠、朱砂、母丁香、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沉香、雄黄、人参各一钱,琥珀八分,麝香三分,煅钟乳石一钱半,白芷、当归尾各二钱半。为末,老米饭为丸,粟米大,每服一分,空腹、临

  • 腮痈

    病名。出《保婴撮要》卷十三。又名腮颔发、鱼腮毒、金腮疮。指位于腮颔部痈。多因阳明结热所致。症见腮颔部结肿焮痛,甚者可溃脓。治宜清泄胃府积热为主,若兼见二便不通者,用凉膈散;二便如常者,用漏芦汤;余参见

  • 内补黄芪汤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黄芪(盐水炙)二钱,熟地黄(酒拌)、人参、茯苓、炙甘草各五分,芍药(炒)、川芎、官桂、远志(去心,炒)、当归(酒拌)各八分,麦门冬(去心)五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食

  • 暴露赤眼生翳

    病名。《银海精微》:“(黑睛)暴露者痛而生翳。”类今之暴露性角膜炎。

  • 气分证

    温热病的化热阶段。以发热不恶寒,舌苔转黄为特点。多从卫分证转来,或由伏热内发。气分以中焦阳明为主,也包括肺、胃、脾、胆、大肠等脏腑。或热郁于肺而鼻煽气促、咳嗽痰黄;或热结胃肠而口渴引饮、大便秘结或下利

  • 雷氏清宣金脏法

    即清宣金脏法,见该条。

  • 经来发狂

    见顾膺陀《妇科集·调经类》。即经来狂言谵语。详该条。

  • 周洪

    【介绍】:宋代官吏。字文渊。邓州穰(今河南邓县)人。中进士,任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戎州(今四川宜宾)等职。他鉴于当地人不信医药,患病多祈求鬼神,因此下令严禁巫术,并取古代医方刻于石上,此后,戎州一带始

  • 小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群芳谱》:“暑气至此尚未极也。”这时正值初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一年的最热时期。

  • 棘刺

    出《名医别录》。即棘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