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梗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即蚕豆茎,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即蚕豆茎,详该条。
【介绍】:见李维麟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类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LI14。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头冲,颈冲。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上臂后外侧,曲池穴与肩穴连线上,距曲池穴7寸,当三角肌抵止部后缘处。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并有旋肱动、静脉的分支和
见王旭高医书六种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藤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蛊注候》:“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蛊是聚蛇虫之类,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余有一个存者,为蛊也。而能变化,人有造作敬
即类中风。《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一证,即时人所谓中风证也。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而古今相传,咸以中风名之,其误甚矣。故余欲易去中风二字……竟以非风名
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称小便利多、小便多。详小便多条。
书名。清·张节撰。刊于1909年。作者以《内经》理论为指导,阐述伤燥的病原、病证、病脉、病忌及病辨,并附列治疗方剂;后一部分介绍与燥气有关的杂病,杂论燥气以及所产生病理、病证的关系,是一部叙述燥气为病
【介绍】:元代医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世代为医,精通医术。擅长治疗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