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痞

虚痞

病证名。指无物无滞的痞证。多由饮食伤中劳倦过度,或脏腑阴阳亏损,气机斡旋无力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痞者,痞塞不开之谓。……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临床表现以似觉胀闷而又不甚胀闷,不知饥食为特征。常伴中气短怯,大便溏泄,胸腹喜暖畏寒等症。治以培补温运为主。脾胃虚衰,嗳腐吞酸者,可选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心脾两虚,气失通畅者,可选归脾汤治中汤中焦虚寒,温运无力者,可选温胃饮理中汤;脾肾不足,命门不暖者,可选六味回阳饮等方。参见有关条。

猜你喜欢

  • 胞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①异常的、特殊的。如奇病、奇邪。《素问·玉版论要篇》:“奇恒者,言奇病也。”《灵枢·根结》:“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临证指南医案》:“倘如情志感触,轻则奇损带淋,重则髓枯蓐损。”②音基(jī)。单数

  • 胞衣先破难产

    病证名。指胞衣早破,引起的胎涩难产。《临产须知》:“胞衣先破,其故有二:一因母弱气血虚,胞衣薄,儿身转动,随触而破。一因儿身未转,坐草早,用力狠,以致胞破久,血水干,产路涩,儿难下。急用加味芎归汤加熟

  • 脉诀规正

    见删注脉诀规正条。

  • 点烙三十六黄经

    书名。1卷。不著撰人。《郡斋读书后志》认为系唐代著作。本书专谈用点烙法治疗多种黄疸病证。原书已佚,但其佚文保留于《太平圣惠方》第55卷中。

  • 芦蓬茸

    出《小品方》。为芦花之别名,详该条。

  • 久持

    脉诊切按时间相对持久。如促、结、代脉、初持往往不易发现,须久持方向诊察清楚。

  • 焠(cùi 翠)

    古针法之一。火针之类。即将针用火烧热后,迅速刺入,即行拔出。《灵枢·寿夭刚柔》:“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鍼药熨。”

  • 女科原旨

    见医述条。

  • 百虫入耳

    病名。《肘后备急方》卷六。系指昆虫误入耳道。《外科正宗》卷四:“百虫入耳,乃偶然误入之。如蝇、蚊细虫入耳,以麻油数点滴入窍中,虫亦自死取出。”参见虫入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