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虑瘕

虑瘕

病证名。亦作伏瘕。指邪热伏于大肠所致的瘕病。《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虑瘕,为沉。”《宣明论方》卷一:“虑瘕证,主女病,大肠小肠移热名虑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结而大肠秘涩。”可用槟榔丸等方。参见条。

猜你喜欢

  • 艾条

    即艾卷,见该条。

  • 紫遍舌

    全舌呈浑紫色。此舌可见于酒后伤寒,或伤寒用葱酒发汗致酒毒入心,或见于肠原性青紫症。前者宜清热透邪,兼解酒毒;后者宜温中理气,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见《伤寒舌鉴》)。

  • 伤寒九十论

    书名。1卷。宋·许叔微撰。本书记载许氏经治医案90例,并以《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籍结合作者个人的见解加以剖析,论述精要。

  • 定光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巽为金井,经引髓海,络连肝膈……主血脉舒敛,舒则敷荣,敛生内照,曰定光廓。”因髓海属肾,肝藏血,肝肾同源,肾水足则肝血充实,目得

  • 用凉远凉

    使用寒凉药物应避开寒凉主令之时,即气候寒凉之际不宜用寒凉的药物或食物。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参见“用热远热”条。

  • 吴嘉言

    【介绍】:明代医家。分水(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人。出身世医家庭,曾任太医院吏目。推崇儒理,著有《医学会元》、《针灸原枢》。其子吴学易,也以医闻名。

  • 脾阴虚

    指脾气散精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临床表现多有胃阴虚症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

  • 张琦

    【介绍】:清代医家。字翰风,号宛邻。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东)人。嘉历十八年(1813)举人。通医术,著有《素问释义》一书,并对刘若金的《本草述》加以节录成《本草述录》一书。行医则泥于太素脉。

  • 粪球虫

    见《中药志》。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 聋聩

    病证名。系指耳聋不聪之谓也。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聋聩”。治宜补益肾气、滋养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