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蓄热吐血

蓄热吐血

病证名。见《金匮翼·诸血统论》。指火热蕴盛或瘀热内蓄所致的吐血。由热蓄血中,迫血妄行。症见口鼻皆出,势如泉涌,膈上热,胸中满痛,脉洪大弦长,按之有力,精神不倦,或血是紫黑成块,或小腹满小便不利,或喜忘如狂,身热屎黑等。如蓄血喜忘如狂,身热屎黑者,瘀已甚也。但小腹满,小便不利者轻也。治宜清热破瘀为主,须用生地、赤芍、茜根、丹皮、制大黄滑石桃仁之属。如简要济众方,从大便导之。体虚者,用藕节茯苓饮等方。参见吐血条。

猜你喜欢

  • 传送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见《审视瑶函》。系用相应脏腑的功能而命名者。即传道廓。详该条。

  • 鼻环疔

    病名。《疔疮要诀》:“此疔生在笑缝中。”位在鼻翼两旁。即鼻疔。参见鼻疔、迎香毒条。

  • 小儿食癥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八卷。由于小儿脾胃娇嫩,饮食生冷粘滞食物,困阻脾胃,不能消化,因而胶滞其间与血气相搏而成。症见乳食减少,腹内结块不散,日渐长大,坚固不移,并有胁下刺痛,恶心呕逆等。体弱者

  •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苦寒药治热证,热象不减而反增,这不是有余的热证,而是真阴(肾阴)不足的虚热,应滋补肾阴,热象自除。参见壮水为主,以制阳光条。

  • 痰积脘痛

    证名。指痰阻气滞所致的胃脘痛。《类证治裁·胃脘痛》:“痰积脘痛必呕恶。”《张氏医通》卷五:“痰积作痛,脉滑而实,恶心烦满,时吐酸水。此因气滞碍其道路,不得运行而作痛。清中汤加香附、苍术、南星、滑石、木

  • 语声重浊

    简称声重。说话或咳嗽的声调因病变影响而重浊不清。多因外感风寒或内有痰湿困阻,使气道不畅所致。《素问·脉要精微论》:“……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

  • 李肃庵

    【介绍】:见李守钦条。

  • 石青

    出《本草纲目》。为扁青之别名,详该条。

  • 色厥动血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因欲火上炎引起的吐血、鼻衄。其症吐衄来势急暴,倾吐不止,或兼见厥逆,或汗出,或咳嗽、气喘等。治宜制火以抑其势。选用清化饮、四阴煎、加减一阴煎等方。亦有阴竭于下,火不归

  • 久瘖

    病证名。①因病久而音声渐失之者。《类证治裁》卷二:“失音大都不越于肺,须分暴瘖、久瘖。暴瘖多是寒包热邪,宜辛凉和解,肺虚伤风,喘咳声嘶,火邪伤肺,咽痛声哑;久病失音,气虚挟痰,宜滋肺肾之化源,咽干声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