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平圣惠方》。即延胡索,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天青地白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卫生宝鉴·补遗》:“协热下利,脐下热,大便赤黄,或有肠垢者,治用仲景黄芩汤。”参见热泻、火泄条。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市南开医院)。槟榔30克,使君子、苦楝皮各24克,雷丸、大黄(后下)各9克,厚朴、枳壳各12克。水煎服。功能驱虫通便。治胆道蛔虫症,驱除肠道蛔虫。
病名,即小儿哮喘。详该条。
亦称假苔。舌苔被食物或药物所染,改变原来苔色。如食橄榄、杨梅可染为黑苔,食枇杷可见黄苔。望舌时须加以注意,排除假象。
病因之一。致病特点是出现热性、阳性的实证。如发热息粗,红肿,焮痛,便秘等。热吐病证名。又名胃热呕吐。小儿因胃热而致的呕吐。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热吐食化,不恶食。”多因乳食停积化而为热;或夏秋暑热
伤食之一。《杂病源流犀烛·伤食不能食源流》:“至于所伤之物既种种不同,宜各用主治之药。……伤蛋,蔻仁、橘红、豆豉、姜汁。”《张氏医通》卷二:“伤蛋满闷,姜汁蒜泥。”参见伤食条。
妇科著作。清·陈治撰。5卷。17世纪末刊行。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前4卷论妇女经、带、胎、产诸病证治;后1卷附辑李士材《女科纂》,论述女科各病的简要治法,并附录杨子建的《十产论》。
即跟骨。为跗骨中最大的一块,位于足后,有强大的肌腱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