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因胃火所致之牙痛。多因阳明痰火内伏,或过啖辛辣炙煿、醇酒厚味,致风火痰毒上攻牙齿而痛。症见龈肿口臭,便秘脉滑,患牙得凉痛减。治宜清热、涤痰、泻火。可选用黄连温胆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牙痛
【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时医生。兰陵(今山东峄县)人。为查阅本草方便,取本草药名第一字,定“平上去入”四声,编《四声本草》5卷,已佚。
出《本草经集注》。为土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两乳之间的心窝部,用治惊风。《针灸大成》卷十:“慢惊……两太阳、心演用潮粉热油拭之。”
即阳明府病。见《医学心悟》。详阳明府病条。
运气术语。下加于上为加,运与在泉同化,称为下加。《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
见《中药志》。为黄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五色梅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889~1969【介绍】:蒙医骨科医生。世医出身。其祖母娜仁·阿柏系著名蒙医正骨医家。父包达日玛亦精于蒙医。曾将蒙医正骨手法归纳为:牵拉、转压、拿压、捏拿、钩拉、掐压、按压、提推、拿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