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积

猜你喜欢

  • 疫喉自汗

    病证名。指患疫喉而汗自出。若汗出痧透,喉烂渐退者为顺症。反之,若得汗而痧仍隐,喉烂反盛者则为疫火太甚,邪毒不能外达,为逆证。治宜疏解透达。用粘子解毒汤加减。

  • 鱼口症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发在口唇,形如鱼口,气出不臭,痰涎不收,是乃脾经发来热毒。上唇属脾,下唇属胃。”治宜清热解毒。参见驴嘴风,鱼口风等条。

  • 蠡草花

    出《本草图经》。为马蔺花之别名,详该条。

  • 田蓼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丁香蓼之别名,详该条。

  • 胆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月候

    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指月经,详该条。

  • 眼痒

    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目痒。详该条。

  • 指疔

    病名。生于手指疔疮的总称。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而患指形态各异,病情亦有轻重之分。历代医家命名繁多,且很混杂,如蛇头疔、蛇眼疔、天蛇毒、天蛇头、水蛇头、水蛇头疔、蛇节疔、钉节天蛇、病蛇节、蛇腹疔、蛇背疔、蛀

  • 苦骨

    见《本草纲目》。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 观音柳

    出《卫生易简方》为柽柳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