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卷八方。大黄、黄芩、芒硝(后下)各五钱,炙甘草三钱,乌贼骨二枚,炙皂角一两半。水煎服。十日后再服,瘕即下。治蛇瘕,食饮误中虺毒,成形长而痛者。
【介绍】:见江考卿条。
见针灸传真条。
病名。即暴聋。《卫生宝鉴》卷十:“夫卒耳聋者,由肾气虚为风邪所乘,搏于经络,随其血脉上入耳,正气与邪气相搏,故令耳卒聋也。”详暴聋条。
病名。出明·楼英《医学纲目》。又名风喉、暴喘。为小儿“暴喘而胀满”(《证治准绳》)的危重证候。多由“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痰热壅盛”(《幼幼集成》)所致。症见胸高气壅,肺胀喘满,两胁抬动,鼻翼扇动,大小
病名。指疟发于足阳明者。《素问·刺疟篇》:“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方用大剂竹叶石膏汤等,参见三阳疟条。
病名。①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三。多由外受风湿毒邪,荣卫凝滞所致。发于小腿前面,患处肿胀,破则脓水淋漓,如水之注,缠绵难愈。相当于小腿湿疹。治宜疏风解毒祛湿。内服萆薢渗湿汤,外敷青黛散。②湿毒疮的又
为多种中药配制而成的散剂(其组成从略)。每服0.2~0.5克,每四小时一次;若毒疮初起,并以少许酒调涂患处;本品另附保险子,凡遇有较重之跌打损伤,用黄酒送服一粒。功能止血愈伤,活血化瘀,抗炎消肿,排脓
即胃气不和。《素问·厥论》:“胃不和则精气竭”。及《素问·逆调论》引《下经》:“胃不和则卧不安。”参见胃气不和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翳风与风池两穴连线之中点。在胸锁乳突肌肌腱中部,深部有头夹肌及枕动、静脉;布有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分支。主治失眠,眩晕,头痛,心悸,精神病等。直刺1~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