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冬日感阴湿火邪而起,(咽喉)肿如紫李,微见黑色,外症恶寒身热,振动腰疼,头痛。”治宜以化毒丹、苏子降气汤等加减。
病名。出清·叶氏秘传《七十四种疔疮良方并图形要诀》。即红丝疔,见该条。
病证名。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即哮拔、醋呛哮详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3卷,已佚。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右偏枯,即右半身不遂。一名右痪。《类证治裁·中风》:“自丹溪……右枯属气虚,用四君子汤。”参见半身不遂、左瘫右痪等条。
《外科正宗》卷三方。川芎、当归、陈皮、独活各一钱,赤芍药、白芷、乌药、大茴香、黄芪各八分,炙甘草、红花各五分。水煎后,入酒一杯服。治流注初起,气血凝聚,结肿不散者。
见《汝南圃史》。为大一枝箭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痘疹经验良方》。指痘疹初出,或一、二点,见于隐僻辏节、四肢之间。古人认为此疮一出,则其痘疮不得宣发成浆,故称禁疮。分胃禁、火禁、水禁、风禁、寒禁。详各条。
五音之一。脾音宫,其音沉宏雄壮,大而和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