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热丹毒

胎热丹毒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四。又名胎毒发丹赤游风小儿丹毒之一,系因胎毒内伏,与血相搏而风乘之,或常穿烘衣,或母乳内热邪所致。初发赤肿光亮。发于头面、四肢,或延及胸腹,色赤游走不定。由腹、背传四肢者顺,若由四肢传入腹、背及阴囊者逆。初宜升麻葛根汤表之,次用驱风散清之,甚者服大连翘饮,如腹胀不乳,为毒气入里,应用紫雪散外治丹毒条。

猜你喜欢

  • 杨梅癣疮

    证名。见《外科启玄》卷八。其形如癣,皮肤干燥,瘙痒,破流血水,淋漓秽臭。

  • 红胆

    见《贵州植药调查》。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 王綎

    【介绍】:明代医生。字大仪,太平府(今安徽当涂)人。因病,发其先世所藏方书,潜心探究,终以医名。为医重视理中气,不泥于古。兼工诗,人谓得盛唐体。著书甚多,卒年89岁。

  • 浴香

    ①见《本草纲目》。为乳香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为檀香之别名。各详该条。

  • 肘后痈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又名发臂毒。系生于肘后之肿毒。在肘后内侧者称内肘毒;在肘后外侧者称外肘毒,均由风火郁结,气血凝结而成。证治参见无名肿毒条。

  • 太医

    古代医生职称。指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服务的医生。

  • 寝汗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名盗汗。详该条。

  • 食噎

    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食无多少,胸中苦塞,疼痛,不得喘息等。治用五噎丸、五噎散、嘉禾散等。参见五噎、噎条。

  • 甘麦大枣汤

    见《金匮要略》。即甘草小麦大枣汤,见该条。

  • 饼草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毛麝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