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喉科指掌》卷三:“此症寒伏肺家,不肿不红,又无烂点,惟觉干痛,但食米粥,不能吃饭。”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
用苦温药物祛除寒湿病邪的方法。临床用于胸闷呕吐、恶心、腹胀、大便清稀,苔白腻等中焦寒湿证候。常用厚朴、苍术、半夏、白蔻仁等。
【介绍】:见孔以立条。
看耳后筋纹诊痘法。见《丹台玉案》六卷。耳后筋纹淡红为吉,若紫黑青白为凶。耳后红筋一条,无枝叶主心经痘;耳边紫黑鱼刺形主肝经痘;耳后苍筋主痘稀、脾经痘;耳后淡白乱如蔴,将来必主脾经痘。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多因跌打、压撞所致。可伤一骨或数骨,以第一和第五掌骨骨折为多见。伤处肿胀、疼痛、压之加剧,在折端有陷下或突起畸形,触摸时可有骨声,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用药参见骨
即性味。指药物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的基本属性,它们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与效能。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黄芪、知母、甘草、玄参、沙参、牛蒡子各9克,生地黄15克,川贝母6克。水煎服。治尪羸少气,劳热咳嗽,肺痿失音,频吐痰涎,一切肺金虚损之病。
即二母宁嗽汤作蜜丸。治证同。见二母宁嗽汤条。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风热郁怒而起,喉中紧,靠蒂丁,不甚痛,饮食有碍,若劳心不忌口,不避风,日久不治,长塞喉中,渐加气闷,以致殒命。”治宜疏风清热、解郁利咽。可选用清咽利膈汤、柴胡疏肝散
是将药粉以纱布包裹,扎紧,或将药物制成锭剂填塞耳、鼻或阴道、肛门的一种外治法(用于阴道、肛门的,亦名坐药)。如治疗慢性鼻旁窦炎,用川芎、辛夷、细辛、木通研细末,纱布裹少量塞鼻孔中。又如妇女滴虫性或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