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肿病十证

猜你喜欢

  • 环谷

    指脐中。《灵枢·四时气》:“徒,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黄帝内经太素·杂刺》杨上善注:“环谷当是脐中也。”

  • 杂医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杂医科系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参见十三科条。

  • 鬲,通隔。即噎膈。出《素问·大奇论》。详噎膈条。

  • 顽涎

    病证名。指引起喘嗽痰鸣的涎液。《东医宝鉴》:“顽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则流溢于咽喉,如水鸡之声,喘嗽烦闷。”治宜豁痰降逆。用涤痰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 奶栗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即乳癖,见该条。

  • 善怒

    证名。又称喜怒、怒。指容易发怒甚至无故自怒之症。《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肝实气滞者,善怒而胁痛腹满。治宜疏泄,用香甘散、生铁落饮、柴胡疏肝散、四磨汤等方。血少肝燥者

  • 气绝

    古病名。指十二经脏气衰竭败绝的疾患。《难经·二十四难》:“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不?……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

  • 积心痛

    证名。积滞客于肠胃之间而心腹痛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不内外因心痛证》:“久积心腹痛者,以饮啖生冷果实,中寒不能消散,结而为积,甚则数日不能食,便出干血,吐利不定,皆由积物客于肠胃之间,遇食还发,名积

  • 中暑眩晕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又名冒暑眩晕、感暑眩晕。症见眩晕欲仆、口渴,烦躁,或见身热,甚则昏不知人,脉虚。治宜解暑化湿。宜用人参白虎汤、香薷饮、黄连香薷饮、消暑丸等方。参暑湿眩晕条。

  • 惊搐

    病证名。指神识不安而四肢搐搦的证候。清·王伯伟《天花八阵》:“惊搐者,骇然而厥,目赤,牙紧,口,四肢搐搦也。盖因热极生风,风撼肝木,木来侮土,土受邪而归心,心神不安,故发惊搐也。”热病惊搐,属热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