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虚腰痛

肾虚腰痛

证名。腰痛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丸。又称肾经腰痛。因房室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肾脏精气所致。《金匮翼·腰痛》:“肾虚腰痛者,精气不足,足少阴气衰也。……其症形羸气少,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无甚大痛,而悠悠戚戚,屡发不已。”又有阳虚阴虚之不同。肾阳虚者,症见腰间冷痛,手足不温,面色苍白,便溏溺清,舌淡,脉沉细或虚软无力。治宜温阳补肾。可用八味丸二至丸右归丸补髓丹等方。肾阴虚者,症见腰痛绵绵,面色黧黑头晕耳鸣咽干口燥。阴虚而火旺者,更见面红升火,内热心烦小便黄赤舌质红,脉细数或洪而无力。治宜滋阴补肾。可用左归丸当归地黄饮大补阴丸等方。本证可见于慢性肾炎、肾下垂、腰肌劳损、脊椎结核等病。

猜你喜欢

  • 走胆药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青叶胆之别名,详该条。

  • 面骨

    构成面颅的骨块,包括上腭骨、颊车骨、颧骨、鼻骨、泪骨、甲介骨、口盖骨、鼻柱骨、舌骨等。详上腭及各骨条。

  • 热毒瘰疬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因风热毒邪入于手足少阳经而引起的瘰疠。其症多伴发于热毒疮疡的患儿。如头、面和颈部疮疡,则颈部出现瘰疬。轻者略有疼痛,可以自愈。重者局部红、肿、痛、热,并有显著触痛及发热

  • 厥气

    逆乱之气,泛指一些继发性病因。如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浊闭阻、食积停滞或暴痛等,它们出现在病变过程中,又起了新的作用,引致四肢厥冷、精神失常或突然昏仆等病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厥气上行,满脉去

  • 酒毒喉痹

    病名。指喉痹之因于酒毒者。多由痰湿之体,伤于酒毒,湿热酒毒之邪薰蒸心脾,致痰湿热毒壅塞咽喉。《焦氏喉科枕秘》:“此症上焦心脾二经之火,因酒伤而起。形如鸡卵,其色鲜红,其光如镜,壅塞喉中,发热恶寒,头痛

  • 医学集成

    综合性医书。4卷。清·刘仕廉纂辑。成书于1873年。全书采集诸家学说整理而成。卷1医学总论,论述阴阳、脏腑、诊法等;卷2~3介绍伤寒、温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症;卷4医案、十四经脉图及经穴歌、程

  • 范东阳方

    书名。又名《范汪方》。《隋书经籍志》误作《范阳东方》。晋·范汪撰。卷数说法不一。《太平御览》引《晋书》记载:“范汪……撰方五百余卷。又一百七卷,后人详用,多获其效。”书已佚,但部分佚文见于《外台秘要》

  • 药性集要便读

    药物学著作。简称《药性集要》。3卷。清·岳昶撰于1843年。此书取材于《本草纲目》、《本草经疏》、《本草述》、《本经逢原》等书,载常用中药360种,以歌诀形式阐述各药气味、形式、归经,并附主治功用及发

  • 红膜

    病证名。《景岳全书》卷二十七:“白睛红膜如伞纸者,此气滞血凝热证。”

  • 心血虚不得卧

    内伤不得卧证之一种。指用心过度,心血耗损所致的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心血虚不得卧之症,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此心血不足,心火太旺之证也。”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归芍天地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