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疔

猜你喜欢

  • 眼胞痰核

    病名。又名眼泡痰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宜服化坚二陈丸,外用生南星,蘸醋磨浓,频涂眼皮。”即

  • 冲气

    指冲脉之气上逆的疾患。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多因饮邪内伏,肾阳虚衰,冲脉之气挟饮上逆所致。证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并伴见手足厥逆,小便难,脉沉微,或面热如醉,头晕目花等。治以敛气平冲为主。

  • 黄肿

    出《丹溪心法》。即钩虫病。详该条。

  • 子狂

    病证名。《傅青主女科》:“妇人怀妊有口渴汗出,大饮冷水,而烦躁发狂,腰腹疼痛,以致胎欲堕者,人莫不谓火盛之极也,抑知是何经之火盛乎?此乃胃火炎炽,熬煎胞胎之水,以致胞胎之水涸,胎失所养,故动而不安耳。

  • 推寻

    切脉指法。切脉时移动指位,左右寻找。《重订诊家直诀》:“寻推以诊广狭厚薄曲直也。”

  • 本草分经

    药物学著作。4卷。清·姚澜(又名维摩和尚)撰。刊于1840年。本书按药物归经理论进行编写。分通经络的药物(即按照十二经及奇经循行的药物)及不循经络杂品。此外,书中附脏腑内景图、十四经穴歌及经脉穴图、总

  • 中风七穴

    治疗中风的七个穴位。《太平圣惠方》:“凡人……或饮食不节,酒色过度,忽中此风,言语蹇涩,半身不遂,于七处一齐下火,灸三壮。如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百会、二耳前发际(后世作曲鬓穴)、三肩井穴、四风市穴

  • 胆热多睡

    证名。又称胆实多卧。《太平圣惠方》卷三:“夫胆热多睡者,由荣卫气涩,阴阳不和,胸膈多痰,脏腑壅滞,致使精神昏浊,昼夜耽眠。此肾积热不除,肝胆气实,故令多睡也。”治宜清胆泄热,化痰醒神,如羚羊角散、茯神

  • 屈骨端

    即曲骨穴。《千金要方》:“失精,五脏虚竭,灸屈骨端五十壮,阴上横骨中央宛曲如却月中央是也。”

  • 攻溃

    又称透脓。外科治法之一。即重用透脓药如山甲、皂刺之类,使已成脓之疮疡外溃,达到脓出毒泄,肿退痛止的目的。方如透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