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GB25。出《脉经》。别名气府、气俞。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位于侧腰部,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针灸甲乙经》、《针灸集成》等)。另说“一头齐神阙,一头齐命门,折中是穴”(《循经考穴编》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合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小儿生下百日或半岁内,因胃热突然出现发黄。由阳明胃热,湿邪留滞,湿热郁蒸而发。症见身黄壮热,腹胀口渴,大便秘小便赤涩。治宜清利湿热,用茵陈蒿汤合五苓散。热重者可用黄连解毒
见《中药材手册》。为车前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痰类》。又名火喘、火炎上喘。详各该条。
证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经常感觉筋骨四肢酸痛。
①指人体上部之气,包括心、肺之气。《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大惑论》:“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②指气逆壅上的症候。多由外感六淫
病名。出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又称滋阴、育阴、养阴、益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如心阴虚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质嫩红、苔少,脉细弱而数等症,用补心丹;肝阴虚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耳聋、麻木、震颤、夜盲、舌干红少津,苔少,脉弦细
病证名。又名风眼。《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此由冒触风日,风热之气伤于目,而眦睑皆赤烂,见风弥甚,世亦云风眼。”参见眼弦赤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