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肉痿

肉痿

痿症之一。亦称脾痿。由于脾气热而致肌肉失养,或湿邪困脾,伤及肌肉所致。症见肌肉麻痹不仁口渴,甚则四肢不能举动等。《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又:“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治宜清热化湿健脾和胃。选用川连枳壳汤泻黄散栀连平胃散栀连二陈汤,或用二术二陈汤霞天膏等方。参见条。

猜你喜欢

  • 通明补肾丸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楮实子、五味子、枸杞子、人参、菟丝子、肉苁蓉、菊花、熟地黄、当归、牛膝、知母、黄柏、青盐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五十丸,空腹盐汤送下。治玉翳遮睛,初起红肿赤脉穿睛,渐生白翳

  • 诊脉三十二辨

    脉学著作。清·管玉衡撰。管氏在三十二辨中,论述了诊脉大法,浮、沉、迟、数、滑、涩六脉所统共二十九脉的阴阳所属及其形象;详叙十二经脉源流、循行及病状,并探究脉学中的一些变化情况及切脉法等。现有《珍本医书

  • 内府

    指六腑。《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 温中止吐汤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方。白豆蔻(研)、茯苓、姜半夏、生姜。水煎,冲磨沉香汁服。治小儿乳,面色青白,粪青多沫,手足指冷。

  • 揿针

    见皮内针条。

  • 百晬(zui 醉)内嗽

    病名。出《幼科发挥》。又名百日内嗽、乳嗽、胎嗽。指婴儿出生百日内出现的气憋、痰嗽。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郁于肺卫,聚液成痰,痰热阻肺,肺失肃降,气机逆乱所致。临床以发病急,变化快,由肺累及心肝

  • 冲风泪出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风泪初起冬月甚,久则冬夏泪濛濛,肝虚冷泪不疼赤,实则热泪肿红疼。”治法:虚证宜养血补肝,祛风止泪,用止泪补肝散加减;实证宜疏风清热散邪,用川

  • 鱼腮风

    病名。《重楼玉钥》卷一:“是症生在腮颐酒腋边。两腮浮赤红肿,为双鱼腮;一边红肿者,为单鱼腮。”指生在面颊部的疔疮。多由风火热毒上冲所致。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疔条。

  • 气针丸

    《奇效良方》卷二十六方。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大黄各四两,牵牛子(取头末,半生,半炒)半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煎汤送下。治久积风壅,心胸筑痛,两胁心胸刺痛拒按,六脉沉伏

  • 内丹

    气功术语。道家称进行气功炼功活动,吐故纳新,为炼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