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南宋医家。平江府溧阳(今江苏溧阳)人,为平江知府。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辑有《备急总效方》40卷,已佚。
养生歌诀。南宋·真德秀著。《遵生八笺》载歌诀为:“万物惟人为最贵,百岁光阴如寄旅。自非留意修养中,未免病苦为心累。何必餐霞饵大药,妄意延龄等龟鹤。但于饮食嗜欲间,去其甚者即安乐。食后徐徐行百步,两手摩
医论著作。元·朱震亨撰于1347年。1卷。共有论文41篇,着重阐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理。在治则上主张并长于运用滋阴降火之法以及和血疏血、导痰行滞诸法。临床强调观形察色,切脉问证,尤重脉诊。所发
证名。胠指腋下,胠胁肋为腋下及胁肋部气郁、血瘀、痰饮、食积及外感之邪侵袭,均可发生胠胁肋部疼痛。《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胜胁肋痛,固由于肝邪之实,而所谓肝邪者,不越气、血、痰、食、风寒五端。”详
出《石药尔雅》。为空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喉科种福》卷三:“初起微有寒热,微觉咽痛头疼,面目如常,口无痰涎。寒热悉退,惟喉间略有阻碍,故人皆忽之,喉间或现黄块、黄条,不一其形,并不一其处,总以黄如鸡膏凸越成瓣为真。”疫喉的一种类型。宜
见《广东中草药》。为山藿香之别名,详该条。
即阿胶散第一方作汤剂,治证同。见阿胶散条。
指加强胃的消化功能的方法。胃主纳食,以和降为顺。健胃常结合降气行气。如丁香、白豆蔻、砂仁、川朴、陈皮等。挟湿浊,可加芳香化湿药;挟食滞,可加消食导滞药;兼气虚,可加健脾益气药。
见《草药手册》。为廊菌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