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医生的一种职称。太医局的学生,开始称为太医局九科医生,南宋时改为此名,至隆兴时(1163年)废。
出《名医别录》。为飞廉之别名,详该条。
出《喉科秘旨》卷下。即悬壅垂之俗称,详该条。
见白喉条辨条。
【介绍】:见王惟德条。
即肌腠。《素问·生气通天论》:“陷脉为痿,留连肉腠。”详肌腠条。
见《灵枢·经脉》。即兑骨。见该条。
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始创于1076年(熙宁九年),后又在各地增设达七所之多。参见太平惠民局条。
病症名。《颅囟经》:“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膏,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新生儿消化力弱,哺乳失宜,复感寒邪,最易导致乳汁不消而成此症。故《古今医统》论抚养婴儿,要注意哺乳之法,有“忍三分饥,吃七分饱”
见《寿世保元》卷七。即紫苏饮,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