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缓疽

缓疽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又名肉色疽。系生于少腹旁腹壁上的无头疽。多因足太阴脾经气滞寒凝而成。初起坚硬如石,皮色不变,不红不热,大如拳、小如桃李,痛引腰腿,数月不溃,寒热食少,肌体尪羸,则属败症。初宜服山甲内消散;若不应不可强消,免损胃气,用十全大补汤加乌药附子、胡芦巴以温补之;外用木香饼熨或用独头蒜捣铺患处艾炷灸之,知热为度,次日再灸,直至消或溃为效。溃后可按痈疽溃疡治疗。

猜你喜欢

  • 壁泥风

    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即疠风,外表有白色泥土状者。

  • 胡荄甫

    【介绍】:见胡澍条。

  • 黅(jīn 今)天

    天象之一。指黄色的云气。《素问·五运行大论》:“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谓黄色的云气横亘于心尾二宿和角轸二宿之间。

  • 视瞻昏渺证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亦作瞻视昏渺症。①为多种内障眼疾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审视瑶函》:“此症谓目内外无症候,但自视昏渺矇昧不清也。有神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而昏渺者。”②因年老所致。

  • 构叶

    出《子母秘录》。为楮叶之别名,详该条。

  • 足厥阴之筋

    足厥阴的经筋。《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 露丹

    病证名。为小儿满面发红的疱疹性疾患。《幼幼集成》:“小儿生后,百日内外,半岁以上,忽然眼胞红肿,面青色,夜间烦啼,脸如胭脂,此因热伏在内,发之于外,初则满面如水痘,脚微红而不壮,出没无定,次至颈项,赤

  • 七诊

    诊法。①指脉象言。《素问·三部九候论》:“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一候之中见七脉之一者,均为病脉。②切脉七法:静

  • 柔肝

    亦称养肝。治疗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方法。症见视力减退,两眼干涩,夜盲,头晕耳鸣,或睡眠不熟,多梦,口干津少,脉弦细等。常用药物加当归、白芍、地黄、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类证治裁》:“

  • 血块痛

    病名。王肯堂《胤产全书》:“产后儿枕块痛俗名血块痛,宜服三圣散(当归一两,延胡索、桂心各三钱为末,每服三钱,童便或热酒调下)。”详儿枕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