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音哑

经行音哑

病证名。亦名经行声瘖经来音哑。指每逢经行,声音嘶哑,甚至失音,经净后恢复正常的病证。多因肺肾阴虚肝肾阴虚所致。若素体阴虚,经行之际,经水下泄,致肾水不能上承,肺失濡润,声门失畅,症见经引音哑、咽喉干燥、手足心热虚烦少寐、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百合固金汤;若因早婚多产,恣情纵欲,肾精暗耗,经行时阴血下注,精血愈亏,虚火愈旺,灼肺伤津,累及声门而发音哑,兼见咽燥少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治宜滋阴柔肝养阴润燥,方用一贯煎当归、加玄参白芍天冬胖大海;若因肾气不能上承,不荣于舌本而发音哑者,去地黄、天门冬。偏于滋腻反以遏抑阳气可加细辛能通少阴之阳。

猜你喜欢

  • 小儿疳瘦穴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奇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要》称小儿疳痢。位于尾

  • 小儿痢疾

    病证名,为常见于夏秋李节的儿科胃肠道疾病。《医学纲目》:“小儿痢疾,大抵多由脾胃不和,饮食过伤,停滞不能剋化,又为乳母恣食生冷热毒厚味以传之,又为风温湿热之邪以干之,故有此疾。”痢疾不论男女老少,皆可

  • 产后口鼻黑鼻衄

    病证名。产后重证之一。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因产时气虚血散,营卫运行失常,胃绝肺败所致。症见口鼻有黑气环绕,鼻衄。急用二味参苏饮加附子,水煎服。并中西医结合治疗。

  • 肘后

    肘部的外缘。《灵枢·论疾诊尺》:“肘后独热者,肩背热。”《类经》卷五:“肘后,外廉也。手太阳之所行,故应于肩背。”

  • 传道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系用相应脏腑的功能而命名者。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即天廓。《证治准绳·杂病》认为乾(廓)络通大肠,“肺与大肠相为阴阳,上运清纯,下输糟粕,为传送之官,故曰传道廓。”详天廓条。

  • ①(shí),通蚀。侵蚀、消耗、损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②(sì),同饲。供给、依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食气”,“形食味”。③饮食。《素问·病能论》:“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 不怕日草

    见《泉州本草》。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 棕笋

    出《濒湖集简方》。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 病名。《素问·疟论》:“夏伤于暑,秋必病疟。”又:“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即疟疾,详见该条。

  • 甜梗子

    见《四川中药志》。为芦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