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发热

经行发热

病证名。见明·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发热经病发热。包括经行潮热。指每值经期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症的病症。有外感内伤虚实之分,以内伤居多。《女科经论》引李氏“经行潮热有时为内伤,属于虚;潮热无时,为外感,属于实。”《医宗金鉴》“在经前则为血热之热,经后则为血虚之热。”若因经期感受外邪,表被邪束,邪正交争,营卫失调,症见发热、恶寒、无汗,治宜发散表寒,方用四物汤加麻黄。感受风邪者症见发热恶风自汗,治宜调和营卫,方用四物汤加桂枝。若因热伏冲任冲脉气盛,气火内燔,症见发热面赤口干喜饮,心烦易怒,治宜清热凉血调经,方用清经散。若肝郁化火,症见头晕目眩,胸胁乳房胀痛,口苦咽干,治宜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若阴虚内热,症见午后潮热,盗汗,手足心发热,治宜养阴清热,方用加味地骨皮饮。若因气血虚弱,经行气血泄,气血阴阳失调,症见经行或经后低热,动则汗出,神疲肢软,少气懒言。治宜益气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当归白芍。若因瘀血滞于胞宫,气血瘀阻,营卫不和,症见经来发热,腹痛拒按,治宜活血化瘀清热,方用血府逐瘀汤

猜你喜欢

  • 商陆中毒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商陆过量中毒。症见恶心,呕吐,头痛,腹泻,语言不清,躁扰抽搐。严重者昏迷,直至死亡。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文献有用甘草、冷稀粥频服以解毒止泻的记载。可参考。

  • 子同

    【介绍】:战国时医家。详见子阳条。

  • 喉科枕秘

    见焦氏喉科枕秘条。

  • 皲裂疮

    病名。即皮肤裂口。出《外科启玄》卷九。因肌热骤被寒冷风燥所逼,致血脉阻滞,肤失濡养而成;并与经常磨擦、压力、浸渍等有关。多发于手掌,手指尖或足跟、足底两侧等处。患处皮肤枯燥,增厚发硬,并有长短深浅不一

  • 王方庆

    【介绍】:见张文仲条。

  • 两胁下痛

    证名。指两侧胁肋下疼痛。多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亦可见于肝咳。《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详胁痛、胁下痛各条。

  • 单窠疬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三。为瘰疬单个生于颈项者。参见瘰疬条。

  • 猝痖

    病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暴瘖,猝痖也。”即暴瘖。详该条。

  • 低裆

    练功方法。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足并拢,足跟略向外,屈膝下蹲,臀部后坐不可着地,两手握拳前举,肘微屈,拳心相对,两目平视。

  • 臭拉秧子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天仙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