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酒泄泻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二十一。又称酒泄。详该条。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二十一。又称酒泄。详该条。
疮疡辨证方法之一。见《外科大成》卷一。疮口周围出现红筋谓之晕。由脏腑受锐毒而成。古人认为晕少者易治,晕多者治疗较难。
证名。清·佚名《眼科统秘》:“此症目常脓泪浸,乃是肺经实热。”详见眵泪条。
宋代太医局职称。掌管医学教育,由翰林医官以下的中级医官或选择优等学生及技术较好的医生充任。九科之下,每科均设有教授1名。
用艾炷烧灼或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使局部皮肤发泡的治疗方法。水泡一般不必挑破,可任其自然吸收。适用于疟疾,头痛,黄疸,神经性皮炎等。
亦作鬓角,位于耳前方鬓发下垂处。
出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即阴挺。详该条。
推拿方法名。见《串雅·绪论》。即提痧。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枸橘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士奇。江苏武进人。因精于医术,在弘治间(1488~1505年)被征到京城,先后任御医等职。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铁树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