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督俞

督俞

经穴名,代号BL16。出《太平圣惠方》。别名高盖。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六胸椎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肩背神经,第六、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主治心痛腹痛肠鸣呃逆;以及心绞痛,乳腺炎,银屑病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猜你喜欢

  • 胃怯汗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胃虚汗。详该条。

  • 麻黄附子细辛汤

    即麻黄细辛附子汤,见该条。

  • 胪胀

    证名。指腹部肌肉或腹皮胀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类经·运气类》:“胪,皮也。一曰腹前曰胪。”参见腹胀、肿胀条。

  • 终始

    《灵枢经》篇名。本文强调针刺之道,须明脏腑、阴阳、经脉、气血运行的终始,故名。内容叙述人体气血终而复始的周转循环,是以十二经脉为系统,并论述从寸口脉测候五脏之阴,从人迎脉测候六腑之阳的诊断方法。最后讨

  • 古今医案按

    书名。10卷。清·俞震纂辑。成书于1778年。卷1~8为内科、杂病;卷9为女科;卷10为外科和幼科。俞氏按语详辨疑似病案,分析同中之异,汇集诸家学说予以发挥,指明诊治关键所在,颇多精辟的见解。解放后有

  • 吴萸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吴茱萸之简称,详该条。

  • 金匮钩玄

    综合性医书。3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原礼校补。卷1~2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3为妇人、小儿病证。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朱氏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

  • 阳溪

    经穴名。代号LI5。出《灵枢·本输》。别名中魁。属手阳明大肠经。经(火)穴。位于腕关节桡侧,拇指上翘时,在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中;或以两手虎口交叉,当拇指尽处是穴。布有桡神经浅支,头静脉、桡

  • 精髓枯淋症

    淋证之一。多因气血虚衰,精髓干枯所致(见罗应章《经验医库·溲淋》)。多见于老年体弱者。症见小便滴沥不断,其痛难忍。治以干茯汤。参见淋条。

  • 阴门痒

    见吴梅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即阴痒。详阴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