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要诀类方》卷四方。荜茇、肉桂各四两,炮姜、良姜各六两。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治湿泻。
证名。见《外科理例》卷一。又名内陷。即疮疡邪毒内攻之意。参见三陷条。
病名。又名兜腮喉痛。多由痰火邪毒炽盛上炎致疮痈兜腮而发。症见腮下肿甚,疼痛连及咽喉,牙关开合不利,饮食吞咽受累。《增删喉科心法》:“此症生于两腮肌肉不着骨之处。高肿红色焮痛,连及咽喉,初起寒热往来。”
见《广西中药志》。为岗松之别名,详该条。
出清·寄湘渔父《达生保赤编》。多因气血瘀滞,或因产后失血过多,肝脉失养所致。古人认为病在左者多属血,病在右者多属气。属血瘀者痛过于胀,治宜活血祛瘀止痛,方用生化汤去炮姜加延胡;属气滞者,胀过于痛,治宜
病证名。亦名经行声瘖,经来音哑。指每逢经行,声音嘶哑,甚至失音,经净后恢复正常的病证。多因肺肾阴虚,肝肾阴虚所致。若素体阴虚,经行之际,经水下泄,致肾水不能上承,肺失濡润,声门失畅,症见经引音哑、咽喉
即阴茎头。因其状似乌龟的头,故名。
遗精的一种。《诸病源候论·虚劳失精候》:“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可伴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目眶痛,发落,或有虚烦,心悸,脉数而散,或芤迟,或芤动微紧。治宜益阳固精。用黄芪散、龙骨散、桂枝龙
痰证之一。①指痰水与热相搏的病症。《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热痰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否膈,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噏噏而热,故云热痰也。”②即火
①经穴名。代号SJ2。出《灵枢·本输》。《针灸甲乙经》作腋门,《千金要方》作掖门。属手少阳三焦经。荣(水)穴。位于手背侧第四、五指缝间,当指掌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处。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和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