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真元耗损喘

真元耗损喘

证名。见《证治准绳·喘》。指肾虚不能纳气气喘。多由喘证久延,或大病后元气受伤,真阳虚惫,肾气不能归元,孤阳浮越所致。《医贯·喘》:“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其人平日若无病,但觉气喘,非气喘也,乃气不归元也。视其外证四肢厥逆面赤烦躁恶热,似火非火也,乃命门真元之火离其宫而不归也。察其脉,两寸虽浮大而数,两尺微而无力,或似有无为辨耳。”治宜八味丸安肾丸养正丹之,煎人参生脉散送下。喘稍定后,以大剂参芪补剂破故纸阿胶牛膝等。八味丸加河车为丸吞服亦可。《类证治裁·喘症论治》:“肾阳虚气脱,孤阳浮越,面赤烦躁,火不归元,七味地黄丸人参、麦冬。肾不纳气,身动即喘,阴阳枢纽失交,急须镇摄,肾气汤加沉香从阴引阳都气丸入青铅,从阳引阴。”参见喘证条。

猜你喜欢

  • 肾阳虚

    因素体阳虚或久病不愈,亏损过度,老年体弱所致。症见形寒肢冷,精神不振,气短而喘,腰膝痠软,阳萎,滑精,夜多小便,舌淡胖,苔白厚,脉沉迟,两尺脉弱。治宜补肾阳。

  • 火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毒邪入心经所致。初起皮肤上出现如火灼之疮,大小不一,色赤,日久眉睫脱落,甚则肢节断裂。相当于晚期瘤型麻风。

  • 络郄

    【介绍】:见络却条。

  • 鼻齆(wèng 瓮)

    证名。又名齆鼻。齆,鼻病也(《玉篇》)。又鼻塞曰齆。①指嗅觉失灵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②俗称阻塞性鼻音为齆鼻。如《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有“王谟齆鼻,言不清畅”

  • 王文洁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冰鉴,号无为子。江西人。研究脉学,搜集编选有《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统宗》、《王氏秘传叔和图注释义脉诀评林》、《合并脉诀难经太素评林》等书。推崇古代脉法,尤其泥

  • 十二经别

    出《灵枢·经别》。指从十二经脉分出,走向体腔、头面的重要支脉。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可以用离、合、出、入四字概括,即从四肢部的本经别离(离),进入体腔(入),浅出体表(出)而上头项,然后阴经的经别归向与相

  • 针灸要旨

    见针灸素难要旨条。

  • 羊耳三稔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 内蒸

    五蒸之一。亦名血蒸。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五蒸条。

  • 封金匮

    自我按摩方法名。入睡前用左、右两手交替搓摩脐部,再以两手搓摩胁肋,摇摆身躯。用治梦遗滑精。明·高濂《遵生八笺》:“欲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神疲则精滑,而梦失也。寤寐时,调息神思。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