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末医生,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平生好学,晚年博览群书,旁通医学,救治病人甚多,人称其住室为“更生堂”,因取名“可甦”,而隐其原名。
病名。见《证治准绳·疡医》。又名穿腮毒、穿腮发。多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二经风火邪毒上灼而成。或病久脾阳虚衰,无力托毒外出而致者。初起于耳前,并连及腮颊,痛引筋骨,隐隐于皮肤之内,略有小核,渐大如胡桃
【介绍】:清代医家。字毓礼。黎水(属河南)人。辑有《痢疾论》一书(1752年刊行),采集历代诸家论述,列述辨证、治法、方药,论述亦颇出心裁。
丛书名。严鸿志辑。刊于1921年。内容多为《感证辑要》、《女科证治约旨》、《女科精华》、《女科医案选粹》。
方书名。分上、下二册。吴克潜编。本书刊于1936年。书中收集古今医方约一万余首,按照方剂笔划排列,每方介绍方名、出处、主治、功效、药物及用量、炮制、服法等项。为方剂学的工具参考书。但书中对不少方剂的用
理气法之一。又称下气。是治疗气上逆的方法。适用于喘咳、呃逆等症。常用药物如苏子、旋覆花、半夏、丁香、代赭石等。降逆下气亦属于本法范围。
喻脉象坚急不和,如弓弦之缕。《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
民族药著作。贺廷超等编。载药224种。按彝医传统用药习惯分为肉、鱼蛇、虫、胆、骨、油、血、心肝肺肠、肾鞭胎卵、分泌物、皮毛、排泄物等12类。并介绍每种药在其它民族医的用药情况,主治、性味、功效等的异同
【介绍】:见高世栻条。
病证名。《银海精微》:“不赤不疼泪出,是谓之风泪。”参见迎风流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