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厚滑苔

猜你喜欢

  • 气痔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风邪蕴积肠间,或情志过激,酒食所伤而致。症见肛门肿突,大便难而血出,腹胁胀满,甚或形成脱肛良久不能入。治疗:因风邪蕴积者,可选用威灵仙丸加减;因情志过激而发者,可选

  • 何廉臣

    【介绍】:见何炳元条。

  • 穴会

    即腧穴。《素问·气穴论》:“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见腧穴条。

  • 头软

    五软之一。头为诸阳之会。小儿先天胎禀不足,肾之阳虚髓弱,后天营养不良,脾之清阳不升,故头软不能抬举。治宜温肾补脾,益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兼服补肾地黄丸。

  • 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

    女科丛书。又名《胎产新书》、《竹林寺女科全书》、《济坤育麟竹林寺女科全书》。20卷。包括《女科秘要》8卷,清·静光禅师撰。《女科旨要》4卷,清·雪岩禅师增广。《女科秘旨》8卷,清·轮印(一作轮应)禅师

  • 血心痛

    病证名。指瘀血所致的心痛。《证治汇补·心痛章》:“血痛,若跌扑损伤或平日喜食热物,以致死血留于胃口,时痛时止,或饮汤水下咽即呃。痛时从上而下自闻唧唧有声,搔抓无措,眠卧不稳,心下如刮,上连胸臆。乃积血

  • 蜞(qí 其)针法

    外治法之一。见《本草拾遗》。蜞即蚂蜞,又称蚂蝗、水蛭,其头部有毒腺,吮血时分泌一种毒液,使血不凝聚,故用此以吸取痈疽之血脓,称蜞针法。操作时取大蚂蝗一条,入笔管内,以管口对疮头,使蜞吸吮恶血,促其毒消

  • 普济

    【介绍】:唐代医家、僧人。亦名释普济。编集《广陵正师口齿论》1卷、《口齿玉池论》1卷。均佚。

  • 目风肿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廿八:“肝虚不足,为冷热之气所干,故气上冲于目,外复遇风冷所击,冷热相搏,而令睑内结肿,或如杏核大,或如酸枣之状,肿而因风所发,故谓之风肿。”参见目疡条。

  • 脐下悸

    证名。指脐下悸动不安。常为奔豚证的征兆。多因肾阳虚衰,水气内动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论本义》:“脐下者,膀胱之位也。肾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