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瘟黄

瘟黄

病名。指触感疫疠之气所致的黄疸。《明医杂著》卷二:“若时气发热,变为黄病,所谓瘟黄也。”《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谓之瘟黄,杀人最急。”症见高热神昏,身目呈浑黄色,小便赤如浓茶,腹胀胁痛,甚至吐衄,便血或发斑,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洪数。治宜清热化湿、凉营解毒、芳香开窍等法,如茵陈蒿汤清瘟败毒饮甘露消毒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神犀丹等。危重者,急宜中西医结合抢救。本病亦称急黄。见《杂病广要·黄瘅》。参见急黄条。

猜你喜欢

  • 通心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自消容之别名,详该条。

  • 太医局教授

    宋代太医局职称。掌管医学教育,由翰林医官以下的中级医官或选择优等学生及技术较好的医生充任。九科之下,每科均设有教授1名。

  • 中国医学约编十种

    丛书名。周禹锡编。刊于1938年。包括《生理约编》、《病理约编》、《诊断约编》、《药物约编》、《处方约编》、《内科约编》、《妇科约编》、《儿科约编》、《瘟疫约编》、《医腾约编》共10种,书中以中医理、

  • 热毒瘰疬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因风热毒邪入于手足少阳经而引起的瘰疠。其症多伴发于热毒疮疡的患儿。如头、面和颈部疮疡,则颈部出现瘰疬。轻者略有疼痛,可以自愈。重者局部红、肿、痛、热,并有显著触痛及发热

  • 交骨

    ①推拿穴位。出《推拿仙术》。一手有两穴,分别位于腕部阴池和阳池旁。治急慢惊风。《厘正按摩要术·取穴·阳掌图注》:“掌根上为阳池,下为阴池,二池旁为交骨。”②指妇女的骶尾关节部。参见交骨不开条。

  • 渗湿于热下

    出《温热论》。治疗温病表证挟湿的方法。温病初起挟有表湿,于辛凉解表剂中加用芦根、滑石一类渗淡利湿药,使湿从下去,温热即易于清解。

  • 使君子丸

    ①《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厚朴(姜汁涂,焙)、炙甘草、诃子肉(半生、半煨)、青黛(兼惊及带热泻者用此,否则不用)各半两,陈皮一分,煨使君子仁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米汤化服;一岁以下

  • 刮法

    ①针刺手法名。指用指甲向上或向下频频刮动针柄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感的一种方法。《医学入门》:“将大指爪从针尾刮至针腰,此刮法也。”②推拿手法名。①以拇指侧或食、中两指指面在体表上,用力作快速的推动。《保

  • 许敬之

    【介绍】:见许逊条。

  • 耳和髎

    见和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