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痱疮

痱疮

病名。指汗泄不畅所致的一种皮肤病。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八。又名疿汗疹疿疮痱子,由于暑湿蕴蒸,汗泄不畅所致。多见于炎夏,以小儿肥胖人易患。好发于头面、颈项、腹、背、肩、股等处。皮肤汗孔处发生密集如粟米样的红色丘疹,迅速变为小水泡或小脓泡,自觉瘙痒及灼热感,常因搔抓而继发感染引起痱毒(汗腺炎)。治宜清暑解毒利尿。内服清暑汤绿豆汤(绿豆煮熟、薄荷煎汤,加糖)代茶饮。外用六一散或痱子粉外扑。相当于红色粟粒疹。

猜你喜欢

  • 瓜藤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该疔不计其数,形圆长如瓜形。治同疔疮。

  • 奇分

    奇零不尽的余数。《灵枢·卫气行》:“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

  • 胃气痛

    病名。见《春脚集》卷二。指胃脘气机失调所致胃脘部疼痛。《经验奇方》卷下:“胃气痛,此症甚者,每晨吐清水,或连头痛。制香附二钱,良姜一钱五分,砂仁末八分。如病重常吐清水,加吴茱萸二钱。右药水煎热服。”亦

  • 转胞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又称胞转、转脬。《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胞屈辟不通,名为胞转。其病状,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多因强忍小便(忍尿疾走,忍尿入房、饱食忍尿等),或寒热所迫,

  • 伤风腰痛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腰痛》。又称风腰痛。详该条。

  • 夜光柳红丸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人参、川芎、荆芥、白芷、煨川乌、天南星、石膏、石决明、炮草乌、藁本、雄黄、细辛、当归、蒲黄、炒苍术、防风、薄荷、藿香、甘松、全蝎各二两,何首乌一两,羌活三两。为末,炼蜜为丸,每服

  • 才蓬多吉

    参见舒卡·年姆尼多吉条。

  • 虚冷泄泻

    病证名。《活幼心书》:“先泻而后吐者,乃脾胃虚冷,其候先泻白水,或白冻,吐亦不多,口气缓而神色慢,额前有汗,六脉沉濡,此为冷也。”治宜温中,用理中汤。

  • 疫喉宜表

    疫喉痧治法之一。清·曹心怡《喉痧正的》:“温疠之邪,郁之深而发之暴,不能自出于表,以至上窜咽喉,苟非洞开毛窍,何以泄其毒而杀其势。”又“此证重在发汗,使痧邪外达,则不致酿成危证;体虚者,尤宜急进……即

  • 温病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