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症治验
参见痧痘集解条。
参见痧痘集解条。
《妇科玉尺》卷四方。当归、芍药、川芎、熟地黄、五灵脂(半生,半炒)。为细末,温水调下,治产后血晕。
即枕骨。详后山骨条。
即扶桑丸,见该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即发于足背或足小趾后京骨穴等处之疽。脓少、瘙痒。治同足背发。
综合性医书。4卷。明·李中梓撰。李氏曾撰《颐生微论》,后作者予以删补,并由其门人沈朗仲校订,改名《删补颐生微论》,刊于1642年。全书分述三奇(精、气、神)、医宗、先天、后天、审象、运气、脏腑、虚痨、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即五更泄,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指脘腹、脐腹、少腹部等疼痛。《症因脉治·腹痛论》:“痛在胃之下,脐之四傍,毛际之上,名曰腹痛。”《东医宝鉴·腹》卷三:“腹痛有六,有寒、有热、有死血、有食积、有痰饮、有虫
指臀位产。李小有《胎产护生篇》:“产育三难,……有先露臀而曰坐生。”详坐臀生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漏芦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