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耳眼方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4卷,梁·甘之撰,已佚。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4卷,梁·甘之撰,已佚。
病名。指足趾间及足底部的一种癣疾。出《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又名臭田螺。由脾胃二经湿热下注,或由传染而得。初起趾间出现小水疱,瘙痒明显,搓破后流水,因反复发作趾间糜烂,擦去表皮,显露鲜红色糜烂面;甚者肿
即尾骶骨。详该条。
病证名。指咳嗽在白天轻而入夜加剧。多因久咳后阴虚血少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日轻夜重咳,血少也。宜二陈汤多加当归。”或用六味丸加二冬以滋化源等。参见夜嗽、咳嗽条。
指常流鼻血的病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不得眠。”
舌诊著作。1卷。清·张登撰于1667年。据本书自序称,作者“取《观舌心法》(是继《伤寒金镜录》之后的舌诊专著,共记载137舌诊图,原书已佚),正其错误,削其繁芜,汰其无预于伤寒者,而参入家大人(指张登
病证名。见清·亡名氏《眼科易知》。即风牵斜。详该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紫梢花,详该条。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食注候》:“有外邪恶毒之气,随食饮入五藏,沉滞在内,流注于外,使人肢体沉重,心腹绞痛,乍瘥乍发,以其因食得之,故谓之食注。”可用桔梗丸等方。参见九注条。
病名。《喉科心法》:“小舌(即悬雍垂)忽变白色,其舌下垂,痿软而大,吞咽作哽,呼吸觉气闷不利,初则干饭难下,继则糜粥亦觉梗格,由酒客伤中,胃气惫败,或杨梅广疮余毒而成。”参见帝钟风、杨梅疮、悬旗风等条
见《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蔷薇科植物山楂叶悬钩子Rubus crataegifolius Bunge的根。苦、涩,平。祛风,利湿,解毒。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肝炎。煎服:15~30克。②捣敷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