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兼通医术。字叔正,安平(今河北保定)人。
病名。蛊毒病之一。《诸病源候论·蛊毒病诸候》:“其脉缓而散者,病发之时,身体乍冷乍热,手脚烦疼无时节,吐逆,小便赤黄,腹内闷,胸痛,颜色多青,毒或吐出,似蜣螂有足翅,是蜣螂蛊。经年不治,啖人血脉,枯尽
病名。①指咳则右胁下引及肩背痛,动则咳剧者。《素问·咳论》:“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治用升麻汤。如脾胃积热者,用栀连二陈汤;脾虚痰湿者,用六君子汤加枳壳、桔梗,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罗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即脱囊。见该条。
推拿专著,3卷,周松龄撰,刊于1843年。上卷为儿科诸病诊法及歌诀;中卷述儿科各病的推拿手法;下卷列推拿穴位及手法图说。内容多从前代同类著作中辑选,缺乏新的补充。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证治参见肋疽条。
扩展、流溢或蔓延。《素问·气交变大论》:“身热骨痛,而为浸淫。”
即黑锡丹第二方,见黑锡丹条。
经外穴名。即印堂。《千金翼方》:“曲眉穴,位在两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