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王蘧(qú 渠)

王蘧(qú 渠)

【生卒】:十一世纪

【介绍】:

宋代医家。1088年(元祐三年)在京都开封任官职时患背疽,因医治疗不愈,后经徐州萧县(今安徽省萧县)张生为其火灸、敷药,约一月疮平。遂将所得有效方药编为《经效痈疽方》一卷。

猜你喜欢

  • 蜜煎导

    《伤寒论》方。又名蜜煎方。食蜜七合。纳入铜器内,微火煎,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候可丸,即以蛤粉涂手,乘热捏作锭,大如指,长约二寸,每用一条,纳于肛门中,以手急抵住,欲大便时则去。治燥屎不下。

  • 脉阴阳俱紧

    阴阳,指寸脉、尺脉(一说指浮、沉)。两部(浮沉)之脉俱见紧象。多因寒邪外束,表气不宣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 蒟(jǔ 矩)叶

    见《本经逢原》。为蒟酱叶之简称,详该条。

  • 寿台骨伤

    病名。脑骨伤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寿台骨又名完骨,即乳突骨。多由跌打所致。如震伤耳内流血水者,可配合导气通瘀锭,棉裹塞耳内。余证治参见脑骨伤条。

  • 郝怀质

    【介绍】:宋代医生。名医郝允之子,博陵(今河北省定县、蠡县一带)人。继承父业,精通医学。

  • 脚盘出臼

    病各。即踝关节脱臼。见《疡医准绳》卷六。又称脚板上交出臼、踝骨脱、脚踝骱出。多因跌扑、扭撞所致。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跟骨变长、胫腓骨下端向前突出;严重者可见脚根向前,脚趾向后,剧烈疼痛,不能活动。治法

  • 尸脚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尸脚者,脚跟坼破之名也。”多由冬时触受风寒,气血郁结,不荣于足所致。生于足根部,皮肉顽硬,枯燥皲裂。治疗同皲裂疮。相当于皲裂疮。

  • 手摸心会法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诊治折伤之要领。医者在检查诊断或整复治疗过程中,用手触摸损伤,并对触摸所得的异常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作出确切的结论,以便在整复施术时做到心中有数。

  • 孙兆山栀散

    《证治准绳·伤寒》帙六方。牡丹皮、栀子仁、黄芩、大黄、麻黄各二钱半,木香五分。为粗末,水煎服。治热毒炎盛,偏身发斑,甚者发疮如豌豆。

  • 金匮玉函要略方

    见金匮要略方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