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生于下颏部的一种疮疡。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羊须疮。为脾胃湿热郁于肌肤,复感风邪而成。初起在下颏部出现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的红色丘疹,焮热痒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治宜祛风胜湿,凉血清热。初服升
医论著作。3卷。清·石寿棠撰。刊于1861年。共有医论20篇,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内容包括脏腑气血营卫功能,证治大要、伤寒、内、妇、儿各科证治。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名。指四肢关节疼痛。《灵枢·百病始生》:“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多因风湿、痰饮、瘀血流滞经络,或因血虚不能养筋所致。《丹溪心法·附肢节痛》:“如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如肥人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字慕松。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多病而学医,认为疾病以伤寒最为重要,于是采集前人关于伤寒的论述,结合自己的见解,编成《伤寒撮要》。另撰有《识病捷法》一书。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脉极。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详脉极条。
养生著述。2卷。又名《寿世编》。清·尤乘辑。刊于1667年。本书重点辑录前人养生保健内容,末附《病后调理服食法》一卷。
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即黄仁。详该条。
水泻之古称。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注泄、注下。以其泄下如水注,故名。详水泻条。
脉象,脉来如绞滤漆汁,四面流散。《素问·大奇论》:“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