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也称淋病或淋证。指小便涩痛,滴沥不尽,常伴见溲行急迫、短数者。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医学入门·淋》:“淋,小便涩痛,欲去不去,不去又来,滴滴不断。”多因湿热结聚,流注膀胱,或中气下陷,肾虚气化无力而成。治疗热者宜清,涩者宜利,陷者宜升,虚者宜补。实证常用八正散、五苓散、草薢分清饮等方;虚证常用补中益气汤、知柏地黄汤、金匮肾气丸等方。淋症古有五淋、八淋之说,有寒热虚实之分。根据病因症情特点而有石淋、膏淋、气淋、血淋、劳淋、痰淋、暑淋等名称。并有暴淋、卒淋、顽淋不痛、肝热淋滞、精髓枯淋等。淋证伴尿出混浊者,称作淋浊。详各条。本证可见于泌尿系感染、结核、结石、肿瘤,以及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乳糜尿等疾患。

猜你喜欢

  • 脾足太阴经病证

    病证名。足太阴脾经经气异常所致。《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

  • 虚火上炎

    肾阴亏虚,水不制火,出现阴火上升的证候。表现为咽干、咽痛、头昏目眩、心烦不眠、耳鸣、健忘、手足心热,或目赤、口舌生疮,舌质嫩红,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补虚清热。

  • 推胃脘

    小儿推拿方法名。由喉部向下推至中脘穴,用治呕吐等症。《厘正按摩要术》:“推胃脘,由喉往下推,止吐;由中脘往上推,则吐。均顷蘸汤。”

  • 顺气

    即降逆下气。详该条。

  • 始胎

    指开始呈现人的形态的胚胎。《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三月始胎,当此之时,血不流,形像始化。”

  • 保婴金镜录

    儿科著作。1卷。明代作品,撰人不详,薛己注。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儿科面部色诊诊法并治验30余则,次述小儿指纹诊法并治验10余则,末附儿科常用方剂60余首。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

  • 肾生骨髓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髓由肾的精气所化生,能滋养骨骼;髓通于脑,脑为髓海,故骨、脑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取决于肾气的盛衰。《素问·逆调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

  • 燥火腹痛

    证名。指燥热耗伤津液、气机不利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燥火腹痛之症,满腹刺痛,攻注胁肋,口渴身热,烦躁不寐,小便黄赤,不吐不泻,此燥火腹痛之症也。”多因令值燥热,燥气伤人,肠胃干涸,不得流

  • 虞景豫

    【介绍】:见虞惊条。

  • 白饭花

    见《福建中草药》。为木槿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