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沙蜮

沙蜮

病名。俗名麻脚瘟。指感受沙溪毒所致的病症。《医略十三·沙蜮第十二》:“其病与伤寒温疫霍乱、瘴气相类,但手足逆冷者是。甚至手足麻木不仁,冷过肘膝。……沙毒流行,两足先麻木,当时流俗名麻脚瘟。继之腹痛吐泻,肢冷脉伏,剧则大汗身冷,脉脱目陷,四肢瘈疭,须臾不救。”可用含沙散主治。参见霍乱、温疫条。

猜你喜欢

  • 掌心毒

    病名。出《医宗金鉴》六十八卷。即手心毒。见该条。

  • 阳明为阖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阳明主阳经之里,故为阖。

  • 糟指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即代指。见该条。

  • 心动悸

    证名。指患者不仅自觉心悸,或可察见心前搏动,“其动应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溯源集》卷二:“因气血虚衰,心神摇动,气馁而惕惕然悸动也。此为阴阳

  • 石瘿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多由气郁、湿痰及瘀血凝滞而成。症为颈部肿块,凹凸不平,坚硬不移。可伴有易怒多汗,胸闷心悸;后期可有气管、食道、声带受压症状。治宜化痰开郁,行气软坚,用海藻玉壶汤,外用

  • 肩髓

    肩骨的骨髓。《素问·玉机真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

  • 反阳

    运气术语。指水运不及之年,火不畏水,火反用事。《素问·五常政大论》:“涸流之纪,是谓反阳。”张景岳注:“涸流之纪,水不及也。凡丙辛皆属水运,而辛以阴柔,乃为不及,故于六辛阴水之年,阳反用事,是谓反阳。

  • 夜惊

    病证名。小儿在夜间入睡后,突然惊醒,瞪目起坐,躁动不安,面露恐怖,有时喊叫,一般持续10余分钟,可隔数日或数十日发作一次,治宜安神镇惊。用琥珀抱龙丸。结合针刺内关、大椎等穴。

  • 小儿浮肿

    病证名,又名小儿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皮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腹部以及全身浮肿的病证。《儒门事亲》:“小儿通身浮肿,是水气肿也。”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肿

  • 秘传跌打损伤妙方

    伤科著作。简称《跌损妙方》。题明·异运真人撰。不分卷。成书于1523年。初以抄本传世,1836年孙应科予以厘订刊行。全书由治伤总论、全身各部损伤、金疮、通用方等门类组成,并载有古代武术家治伤经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