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痞

气痞

病证名。①指表邪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②指气膈。多因忧思郁结所致。《医方考·痞门》:“忧气郁结,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即六朝之医所谓气膈也,今人谓之气痞耳。经曰:脾主行气三阴,三阴之脉皆行腹里,今忧气郁结,营卫之行涩,故令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者,升降之道乖也;不思饮食者,忧气伤脾也。”初起可理气和营,解郁消痞,用木香化滞汤等;倘日久虚中挟实,兼见肢体懒倦,则宜健脾行滞,用枳实消痞丸等。参痞条。

猜你喜欢

  • 上腭疮

    病名。多由脾胃三焦蕴热而成。症见上腭生疮如黄粟,疼痛,口中腥臭;或见畏寒发热。治宜泻火解毒。可选用凉膈散、清胃散等加减,外吹冰硼散。参见上腭痈条。

  • 柱骨

    人体骨骼名。指锁骨。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医宗金鉴》:“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或指颈椎。《释骨》:“骨三节,植颈项者,通曰柱骨。”

  • 吴其浚

    【生卒】:1789~1847【介绍】:清代人。字瀹斋,别号云娄农。曾任翰林院修撰,江西、湖北学政,兵部侍郎,及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地巡抚和总督。他在各地广泛搜集植物标本,绘制成图,参考

  • 上取

    即从上施治。①有上病上取或下病上取,或指吐法。《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②针刺上部穴位治疗上部疾病。如气积胸中,针人迎、天突、廉泉等穴位。《灵枢·卫气失常》:“其气积于胸

  • 胃寒恶阻

    恶阻证型之一。平素脾胃虚寒,孕后胞门闭塞,脏气内阻,寒饮逆上。症见呕吐清水,倦怠畏寒,喜热饮。宜温胃止呕。用干姜人参半夏丸。

  • 睫毛的简称。详该条。

  • 婴童百问

    儿科著作。明·鲁伯嗣撰。10卷。约刊于15世纪(明初)。本书将有关婴幼儿的初生养护及病候诊治等列为100个问题,对于多种儿科病证的致病原因及治法方药等均有较详细的阐述。作者能融会众说,自成一家,取材比

  • 迷马桩棵

    见《云南中草药》。为拔毒散之别名,详该条。

  • 木肾

    病名。出《丹溪心法》卷四。指睾丸肿大,坚硬麻木的病症。多由下焦感受寒湿而致。《育婴秘诀》:“卵肿不痛者,此湿也,又名木肾。”治宜软坚利气。用金茱丸(《幼科准绳》:金铃子、吴茱萸)或用瓜蒌连皮带子、荜拔

  • 清气

    ①水谷精华的轻清部分。《灵枢·动输》:“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②即清气分热。见该条。《温热论》:“到气才可清气。”③秋令清肃之气。《素问·五常政大论》:“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