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毛召

毛召

见《陆川本草》。为韶子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乳食停滞吐

    病证名。婴幼儿乳食停滞中脘,胃气上逆而引起的呕吐。其证呕吐酸臭乳片或食物,口气臭秽。《幼幼集成》:“此因乳食无度,脾胃嫩弱,不能运化”而成。伤乳用消乳丸,消乳行滞,安胃和中;伤食用保和丸,消食和胃,降

  • 朴硝荡胞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方。又名荡胞汤。朴硝、牡丹皮、当归、大黄、桃仁各三铢,细辛、厚朴、桔梗、赤芍药、人参、茯苓、桂心、甘草、牛膝、陈皮各一铢,虻虫、水蛭各十枚,附子六铢。为粗末,酒、水煎,分四次(昼三

  • 辘轳自转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脏气乖蹇,阴阳不和,中风中痰,并脱血脱气,至目直视、上视、紧闭、频眨、翻腾动摇(目珠震颤)而作也。夫翻腾动摇,乃目不得心使,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倏左倏右,或

  • 心烦

    证名。出《素问·五藏生成篇》。又名烦心。指心中烦热郁闷之状。烦多属热,亦有因于寒者。可见于外感、内伤多种病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阳陵泉

    经穴名。代号GB34。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合(土)穴。八会穴之筋会。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并有膝下外侧动、静脉通过。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黄

  • 气血双补

    补法之一。是以补气药与补血药并用治疗气血俱虚之证。气血俱虚多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舌质嫩淡,脉细弱,用八珍汤之类。

  • 阴纵

    证名。指阴茎挺长不收,或肿胀而痿之证。见《医学纲目·肝胆部》。又称茎纵。多由肝经湿热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病源流》:“阴纵,亦名阴挺。由前阴受热,则玉茎挺长不收,或肿胀而痿,或与股相磨难行,甚

  • ①读如“碗”(wǎn)。①宛转、屈曲。《灵枢·刺节真邪》:“倾侧宛伏。”②音义同腕。《灵枢·杂病》:“刺宛骨下。”②音玉(yù)。通郁、苑。郁结或苑积。《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莝。”

  • 泥丸脂

    道家称耵聍为泥丸脂。《黄庭内景经》:“脑神精根字泥丸。”因道家语称脑为泥丸,而耵聍为脑的脂液。

  • 翳如称星

    病证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指黑睛所生细小星点白翳,可为一点,或三、四点,乃至数十点。参见聚星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