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本草汇

本草汇

药物学著作。18卷。清·郭佩兰撰。刊于1655年。本书内容主要参考《本草纲目》、《本草经疏》等书编成。卷1为十四经经脉图、脏腑图及引经药物、面部望诊图等;卷2杂论三部九候、脉法经络运气等;卷3介绍用药式、引经报使及禁忌药;卷4论述各种病症宜忌药;卷5~6为杂证、伤寒、妇、外、幼各科病机;卷7~8列百病主治药;卷9~18分记草木谷菜等470余种药物,编成韵语,便于记诵,并增入有关验方

猜你喜欢

  • 土桔梗

    见《本草原始》。为荠苨之别名,详该条。

  • 痰话

    证名。指因痰火而失神乱语。《万病回春·痰饮》:“痰话者,痰火作热,惊惕不安,错语失神者也。”治宜清火、豁痰、宁神。方用加减温胆汤等。参见痰证条。

  • 灌脓

    出《证治准绳·痘疮》。即贯脓。详该条。

  • 月期华水

    见佛教经《四分律》。指月经,详该条。

  • 五腧

    即五输穴,见该条。

  • 脏腑娇嫩

    小儿脏腑生理特点之一。《小儿药证直诀》:“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藏六府,成而未全。”《幼科类萃·小儿初生总论》:“惟小儿脏腑娇嫩,血气懦弱,肌体不密,精神未备。”《小儿病原方论》:“小儿一周之内,

  • 通泄

    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 多食易饥

    病症名。①《幼科发挥》:“儿有多食而易饥者,此脾胃之邪热甚也。”治宜泻脾胃之火。用三黄枳实丸。②消渴症候之一。详消渴条。

  • 肩内髃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胸壁外上方,中府穴外侧0.5寸处。主治肩壁疼痛。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脾虚热证

    劳热之一。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脾热,轻重按俱不得,热在不轻不重间,脾主肌肉也。夜尤甚。必兼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无气以动。”可伴面黄,腹胀,肠鸣,泄泻,吐逆,不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