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痰水内结,阴气上逆的头痛。《外台秘要》卷八:“痰厥头痛方:病源谓,痰水在于胸膈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载不已,久连脑痛。”《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正七品上。
【介绍】:见许佐廷条。
病名。指痢下赤白或纯下瘀血而连年不愈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肠蛊痢者,冷热之气入在肠间,先下赤,后下白,连年不愈,侵伤于脏腑,下血杂白,如病蛊之状。”《千金要方》卷十五:“蛊则纯痢瘀血。”参蛊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九。又名时疫发斑、温疫发斑、温毒发斑。各详该条。
书名。见《崇文总目》。7卷,已佚。
病证名。又称精少。指性交时泄精量少,甚者只有一、二滴。《诸病源候论·虚劳少精候》:“肾主骨髓,而藏于精。虚劳肾气虚弱,故精液少也。”多由先天不足,房室不节,或劳心过度,饮食不调而耗精所致。治宜补肾益精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病名。瘟疫的一种。《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瓜瓤瘟,胸高胁起,呕血如汁是也。”证情多危重。治宜生犀散、加味凉膈散等。参见瘟疫条。
妇科著作。清·陈治撰。5卷。17世纪末刊行。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前4卷论妇女经、带、胎、产诸病证治;后1卷附辑李士材《女科纂》,论述女科各病的简要治法,并附录杨子建的《十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