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热证

暑热证

病证名。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出叶天士幼科要略》。多见于三岁以下的小儿,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少汗等为主要症状。因其发病都在夏季,又无一般常见暑温病的发病规律,病程中无其他合并症发生,至秋凉后,发热及其他症状随之消退,故又名小儿夏季热。主要是由患儿平素体质较弱,不能适应外界酷热的气候环境,从而冒受暑气,熏蒸肺胃之经所致。肺受暑气,失其正常生理,故见发热,汗闭;暑气在内,耗伤胃津液,所以口渴而喜多饮;暑必伤气气虚下陷,不能化水为津液,遂致水液下趋,而为小便清长而多;汗与尿液,同属于阴,异物而同源,故汗闭则尿液多,尿多则津液伤,津伤则必多饮以解渴,此为暑渴症汗闭,发热,多饮,多尿的一般病机。治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用人参白虎汤,或王氏清暑清气汤;久病阴虚者,用六味地黄汤生脉散

猜你喜欢

  • 肘骨出臼

    病名。见《陈氏秘传》。即肘关节脱臼。详手臂出臼条。

  • 薄厥

    古病名。因大怒而致的厥证。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指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卒然厥逆、头痛、眩仆的昏厥重症。参见中风、厥证

  • 溺孔

    尿道外口。《素问·骨空论》:“女子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 徐灵胎医学全书

    清·徐大椿撰。16种。此书是在1764年徐氏自刊的《徐氏医书六种》基础上增辑而成。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

  • 脾气不足

    即脾气虚。详该条。

  • 温血

    是治疗血分有寒的方法。①温补血分。如妇女崩漏、男子吐血,舌质淡,脉虚无力,唇爪不红润,用十全大补汤。②温化祛瘀。治疗因寒而致瘀血。如妇女因虚寒而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来量少色暗,舌有紫瘀点,脉沉或涩

  • 肺热久嗽

    病名。指肺热而致长期不愈的咳嗽。《医说》卷四:“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劳,以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等分,大黄减半,如常制为末,蜜丸樱桃大一丸,食后夜卧含化,未终剂而愈。”《不

  • 秘传噎膈膏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引缪仲淳方。人乳、牛乳、芦根汁、人参汁、龙眼肉汁、蔗汁、梨汁各等分,姜汁少许。隔汤炖成膏,微下炼蜜,徐徐频服。治噎膈,食涩不下。

  • 阳物细小

    证名。指阴茎短而细小之症。多因肝气不足所致。《辨证录·种嗣门》:“男子有天生阳物细小,而不得子者,人以为天定之也,谁知人工亦可以造作乎。……盖人之阳物修伟者,因其肝气之有余;阳物细小者,由于肝气之不足

  • 针灸学

    书名。①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教研组编。分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治疗、参考六篇。是参考各种针灸文献及临床教学编写的讲义,对于古代针灸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