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赤瓟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楸树皮之别名,详该条。
见《集验简易良方》卷一。即蟾酥丸第六方,见蟾酥丸条。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即珍珠散第一方,见珍珠散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系以迷信方法治病。参见祝由、十三科各条。
病证名。见《古今医统》。即黄风内障。详该条。
眼科著作。一名《眼科大全》、《傅氏眼科审视瑶函》。6卷,卷首1卷。明·傅仁宇撰。刊于1644年。卷首载眼科名医医案、五轮八廓及运气论;卷1~2总论眼科生理及证治大要;卷3~6将眼科病分为108症作了较
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故称。如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藁本为引;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白芷为引;少阳经病,用柴胡为引;太阴经病,用苍术为引;少阴经病
【介绍】:明代藏医学家。世医出身。藏医北方学派代表之一。著有《医学史莲园光辉》。
病名。见《喉症全科紫珍集》。指感受阴寒毒邪所发。《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四时不正之气及非常暴寒,而生少阴症。脉微细而沉,自汗,咽不利,一名肾伤寒。切不可用寒凉之药。宜半夏桂枝汤(半夏、桂枝、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