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时行之气

时行之气

时气。参见时行条。

猜你喜欢

  • 食喉

    见《喉风论》:“咽通地气,饮食之道也,俗名食喉。”即咽。详咽条。

  • 割攀睛胬肉手法

    眼科手术方法。见《审视瑶函》。历代方法相似,多以钩或针挑起胬肉,用锄刀或眉刀等剥离,再剔割或剪除之。并指出胬肉割后之残端施以火烙,可防止复发。此法颇与近代手术方法相类似。

  • 岁谷

    运气名词。与主岁之气相合的谷类。古人认为,食之可保全真气。《素问·六元纪大论》:“食岁谷以全其真。”又“食岁谷以安其气。”

  •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针灸治疗术语。出《灵枢·经脉》。意谓对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可以按经取穴治疗。张介宾说:“言本无虚实之可据,而或有邪正之不调者,但求所在之经以取其病也。”

  • 小儿四时感冒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即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失常引起的外感疾病。由于发病季节及所感受邪气不同,体质强弱差异,临床上常分为冬春感冒、夏令感冒和秋燥感冒,各详该条。

  • 絮针

    古时纺纱织线之针。《灵枢·九针论》:“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

  • 经来胁痛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又名经来胁气痛。多因肝郁气滞所致。症见月经来时,胁内作痛,经血色暗。治宜行气止痛。方用四物元胡汤(四物汤加延胡索、沉香)。

  • 表热里寒证

    证名。指表热、里寒症状同时存在。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多因本体虚寒,外感温邪所致。详见表热证、里寒证条。

  • 丁奚

    病名。①小儿黄瘦腹大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丁奚病者,由乳食过度,而脾胃尚弱,不能消磨故也。哺食不消,则水谷之精减损,无以营其气血,致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颈小,黄瘦是也。”②凡小儿因吐泻久

  • 草蓐

    ①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分娩条。②见《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古代妇女分娩时,以干草铺床或炕为蓐(褥),故草蓐指产妇所卧之床褥,引申为妇女产后坐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