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马棘之别名,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又名推肠生、蟠肠生、盘肠献花、盘肠产、盆肠生、催肠生。过去一般认为产母平日气虚,临产时努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儿下后肠仍不收。相当于临产时产妇直肠脱出。宋·陈选《妇科秘兰
【介绍】:见汪宦条。
见《山西中药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樟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履贯欠详。撰有《金鉴方》一书,已佚。
见《中药志》。为独活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外台秘要》卷十四。即续命汤第一方及第二方,见续命汤条。
经外奇穴名。见《肘后备急方》。别名鬼眼。位于第四、五腰椎棘突间旁开3~4寸处(《中国针灸学》)。一说在“第三腰椎棘突旁开3~4寸凹陷处”(《针灸学简编》)。主治劳瘵,腰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
即妊娠。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