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

药物学著作。简称《唐本草》。54卷。唐·苏敬等撰于659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分为正文、图和图经三部分。《新修本草》正文20卷,目录1卷,是在《本草经集注》一书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隋、唐以来的一些新药品种,并重加修订改编而成。分为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及有名未用等9类。共收药850种。《新修本草图经》25卷,目录1卷和《新修本草图》7卷,是在编写本书时广泛征集来自全国各地所产药物绘制的形态图及文字说明。本书正文记述各药性味、主治及用法;图经部分则是药物的形态、采药及炮炙。书中保存了一些古本草著作的原文,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唐代以后,本书正文均收录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书中,本草图及图经部分则早已亡佚。后代所发现的本书较古的传抄卷子本,主要有日本仁和寺藏本(十三、四世纪抄卷子本)的残卷共10卷,又补辑1卷(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影印本)以及敦煌出土的两种残卷断片。

猜你喜欢

  • 滑肉门

    经穴名。代号ST2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上1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三寸。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胃痛,

  • 鲤鱼橄榄

    见《福建中草药》。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

  • 皂角子

    见《备急千金要方》。即皂荚子,详该条。

  • 内庭

    经穴名。代号sT44。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荥(水)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或于二、三趾间的缝纹端取穴。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之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发热,头痛,牙痛,

  • 月王药诊

    藏医学著作。(梵名《索玛拉扎》、藏名(《门杰代维给布》)。成书于公元八世纪初,作者不详。全书113章。分别论述人体的胚胎、生理解剖、病因(内因:即隆、赤巴、培根失调。外因:季节气候、居住环境等异常变化

  • 广明

    出《素问·阴阳离合论》。指属阳的部位,以身之前后而言,则前为广明;以身之上下而言,则上半身为广明。

  • 十六络脉

    十五络脉加胃之大络,合称十六络脉。《东垣十书》:“十二大经之别,并任督之别,脾之大络脉别,名曰大包,是为十五络,诸经皆言之。予谓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是知络有十六也

  • 缩砂香附汤

    《世医得效方》卷三方。炒香附十两,乌药五两,炒甘草、砂仁各二两。为末,每服一钱,加紫苏叶三片,盐少许,沸汤调服。治脘腹刺痛。

  • 酒毒发疽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四卷。即酒毒发。见该条。

  • ①痛通消。如“痛瘦”,即“消瘦”。《灵枢·经水》:“若夫度之人,痟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度量刺乎。”又如“痟渴”、“痟中”,即“消渴”、“消中”。②指头痛症,《周礼·天官疾医》:“春时有痛首疾。”痟首疾